看板 DSLR
(文長) 我的Zf也是和原Po一樣在2023年攝影器材展排單排出來的,一樣是一轉眼就過了一年,也來 分享個人心得。而在分享個人心得前,想對原Po的一些心得給出我個人的想法。 下列為原Po所提出的幾點 缺點 「1. 不佳的握持體驗」 復古加上質感路線很難兩全其美。Zf本身的握把確實很難握,不加手把難以使用,手把加 上去的重量812g和Z8的910g相差變小了。 以幾台古早或復古設計的機型相比, Leica M11 640g Nikon F3 715g Nikon FM2 540 g 710g的Zf號稱致敬FM2,但就機身大小和重量上來說我反而覺得更接近F3 。 https://i.imgur.com/uXCdzrg.jpeg
至於如果要減重,照Zfc那種降低質感的減重法,我還是寧可維持現在這個重量。當Nikon 一直宣稱Zf對標FM2的時候,Zfc會讓我聯想到滿滿塑膠質感的FM10… 說到握持隨著時代 演進,各種按鍵和撥盤變成可任意安排位置的電子化設計,器材的人因工程才有越來越好的 空間。老式機械相機的外型本來就不好握,這是選擇復古機身的原罪,但這外型也是它的賣 點。一台2023年推出的復古機要賣外型,弄成F3/FM2的外型絕對比弄成F4/F90X要好賣;當 年覺得FM2不就手的人會去加MD-12,現在覺得Zf不就手的人也只能從各廠把手去找。 要老式經典就是難握,就像高不可攀的Leica M11,難握也是必然、是使用者自己的問題。 「2. 過少的Fn按鈕」 這個完全同意,多幾個fn做自定義會更好;尤其是把搖桿拿掉難以接受。為了保持復古外? 3. Auto/Manual ISO切換繁瑣 這一開也是一個讓我覺得很奇怪的做法,基本上ISO轉盤我幾乎用不到。但同標題其他朋友 4. 邏輯打架的模式轉盤 「像是在A模式下,右手邊的快門旋鈕就變得完全沒有功能。底片機操作的精髓不就是在轉 為何不一開始設計就做得像Fujifilm一樣,分別在光圈、快門、ISO多設置一個A檔就能完美 關於MASP轉盤和快門轉盤間的衝突,Lok Cheung也拍了部質疑的影片。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rjWmidU9vU 快門或光圈各設一個A檔,就可以在MASP模式切換,這也是幾間它廠的設計邏輯,簡單直覺。
但這點,我的角度與原po不同。 因為Zf是復古取向的機型,而Nikon沒有同時在鏡頭光圈和機身快門轉盤上放A檔的傳統。 早年F3在快門轉盤上有一格A檔,但這台只有光圈先決;到了開始支援MASP模式的F4,機身上的配置就是MASP模式撥桿與實體快門轉盤同存在,也就是配在Df和Zf的邏輯。只是F4,Df和Zf這兩個操作界面的相對位置又不同(嘆) Nikon F4的機頂配置 https://i.imgur.com/PFMqSop.jpeg
Nikon Df的機頂配置 https://i.imgur.com/rNoZOc0.jpeg
其實如果用底片相機的思維來說,像這樣把ISO和EV放在疊在一起比較合理。畢竟底片時代 ,增減感就相當於調EV。 而到了F5,當機身接上具實體光圈環的AIS和D鏡時,需要一律將鏡頭的光圈環固定在橘色的最小光圈,切換模式要按住機身的PASM切換鈕再用後撥盤選擇模式,而在各模式下再用前後撥盤調光圈和快門。反正鏡頭上都要鎖在最小光圈,G鏡乾脆直接取消了機身光圈環用撥盤調整,就一路維持到現在Z接環鏡頭的樣子。 而這也就是原po第五點提到「5. 原廠鏡頭無光圈控制環」的原因。 回到有MASP轉盤又有快門轉盤的狀況,要說「Nikon並沒有花太多心思在軟硬體整合上」也不能說錯,但它家以前的機身就是這樣子的設計,序中有亂就是Nikon的傳統。 BTW,如果你看過F4世代Nikon有台叫F70的相機的界面,你就會覺得這些真的沒什麼了。 https://i.imgur.com/pOPN6C0.jpeg
為什麼不能做的和Fujifilm 一樣?因為它要做的跟以前的Nikon一樣啊。 優點 「4. 獨立黑白色調開關」 這個我自己也很喜歡。 有時候看多了五彩繽紛的色彩,切換到黑白模式有種返樸歸真的感覺。手上的GR快捷切黑白也要一按一撥,Zf直接一撥就切換會讓人對使用黑白模式的意願大增。 其他我自己的心得如下 前言 https://i.imgur.com/aMolW4s.jpeg
畢竟自己的底片時代不是從FM2開始,對於從F601開始碰Nikon的我來說,F4或FM2這類機 身配快門轉盤的設計沒有太大的感覺。包括D750在內的幾台機身,這種用前後撥盤調光圈快門、電池做在人體工學握把好握好拿才是我的心頭好,最多能接受也就早年F601/F90XS這種 光圈在鏡頭上轉、快門在撥盤上調的設計。當然自己後來也收了一台FM2,但就很久才拿出來把玩一下,即使是底片時代,拍習慣其他一秒好幾張的機子,對於FM2這種一張好幾秒的機子沒有什麼太多的愛。 因此一直以來都不太能接受復古風的無反機。原因也就和上面聊的差不多;那些轉盤都是假的,不是機械上真的需要的位置,只是放在那邊讓你看起來很爽,既然都是用電子信號在傳,為什麼不買比較人因的現代設計?好用又便宜。 所以在從D750考慮轉到無反時代的時候,Z8才是思思念念的心頭好,但考量到預算總是得再 三思量。在當時還不知道Z6iii何時會上巿的2023年秋天,一樣配置EXPEED 7的Zf上了… … 以Z6iii上巿後比Z6ii高出一大截的功能和售價,就如御成PHOT所言:Zf的定位和售價才是 真正的Z6iii 當初一開始拿到Zf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帶它出門。但我有點搞不太清楚,我到底是帶它出門用 它拍照,還是帶它出門幫它拍照…… https://i.imgur.com/zZx9lue.jpeg
至於優缺點,除了上面聊的還想補充幾個。 ***手感*** Zf本身的質感做的相當出色,特別是機頂那幾個轉盤轉起來的感覺相當紮實,導致平常拍 照的時候都是用這幾個轉盤在調整。之前嫌買復古機太假掰的自已完全被打臉。 為了轉快門轉盤,我可以接受1/125的下一檔就是1/250 https://i.imgur.com/riW4w70.jpeg
反正大部分的時候都沒有快速調整快門的必要,而且說真的就算用後撥盤調快門,Zf設計 的也沒D750那麼好撥。 真的非很要1/3檔快門調整,也是可以把快門轉盤轉到1/3 Step用後撥盤就好了。而且有個D750就有的設計一樣被保留:這樣可以將拍照和錄影設成兩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。這在 球場的時候很好用,拍張投手揮臂投球需要1/1000的高快門速度,但轉個身拍個啦啦隊影片 的時候不用。 ***對焦速度*** 不得不說EXPEED 7的對焦還是不錯的,和之前試過的Z8相比,Zf沒有太大的差距。不敢說一 定比另兩家要快,但至少符合我的需求。 ***轉接*** 網路上關於Z鏡頭的討論也是不少,一開始是覺得出的比較少,現在品項補齊了最近的另一個話題就是和它廠不同的策略,1.8S和平價1.4的取捨。 但對我來說,我買Zf就不是只想要接Z鏡;除了原本我手上就有的F接環鏡頭,更多的是想嘗 試以前沒辦法接的選擇。 所以對我來說,Z接環不是一套系統,而是一個載台。當然轉接還是有可能遇到功能限制( https://i.imgur.com/dtiahuU.jpeg
而且就算是轉接沒有電子接點無法和機身傳遞資訊的手動老鏡頭,機身的人臉或物品辨識也 https://i.imgur.com/NPcftNA.jpeg
當然這轉接也不是事事順心,最好笑的就是透過原廠的FTZ ii 接上自家無鏡身馬達的D鏡無 環搭配合焦指示進行手動對焦嘛…但就不好用。 https://i.imgur.com/fFsU6Bu.jpeg
***機頂直視*** 這個倒是在買之前沒想到的點。和Nikon D系列機身越做越大的機頂螢幕相比,Z系列的機頂 機後才在那邊慢慢調。 但不能在機頂螢幕上看到電量和可拍張數還是一個不小的缺點就是。 ***過熱*** 這也是在買之前不曉得的事情,真要說會是我覺得Zf最大的缺點。 拍照拍多了機身會變溫可以理解,但錄影錄到跑過熱警告和強制關機就很難接受了。也不是說我開錄影的環境有多嚴苛,至少我D750用了好幾年,相同的環境從來沒有因為過熱而罷工過。 後來我也看過一個影片(一時之間找不到了)相同環境下的測試,當Zf已經過熱強制關機了 ,Z6iii還在正常運作。 所以如果你錄影的比重比較高的話還是選Z6iii吧,而且4K60P下Zf還得裁到APSC。 以上就是我的Zf一年心得。其實後來才上巿的Z6iii可能是更符合我需求的機身,除了4K60 無截切也更不積熱,把電池放在握把上,合理的握感外可能也更有助於機身散熱。但如果談 到拍照為主,Zf倒是沒什麼大問題,而外觀上更是大加分,畢竟帶出門就算拍出來的照片不 好看,相機本身長的好看心情就好一半了。 也因為機子本身好看,所以在情況允許之下就會更願意帶出門拍照。 接下來就是一年來用Zf拍的一些照片,沒什麼技術水準可言,大家就加減看囉。 1. https://i.imgur.com/wySm2dC.jpeg
2. https://i.imgur.com/YI6S7ZJ.jpeg
3. https://i.imgur.com/Bjzdz35.jpeg
4. https://i.imgur.com/gjexLTy.jpeg
5. https://i.imgur.com/1jI8EG3.jpeg
6. https://i.imgur.com/Dn1epoA.jpeg
7. https://i.imgur.com/On6aP4S.jpeg
8. https://i.imgur.com/RfG5Chx.jpeg
9. https://i.imgur.com/QXGsOAC.jpeg
10. https://i.imgur.com/tNSRMWD.jpeg
11. https://i.imgur.com/t2ZmFZM.jpeg
12. https://i.imgur.com/YinRbJn.jpeg
13. https://i.imgur.com/s1OZiDU.jpeg
14. https://i.imgur.com/VSDFVjz.jpeg
15. https://i.imgur.com/l969fZX.jpeg
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11.240.151.106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DSLR/M.1729431081.A.DF2.html ※ 編輯: HondaLiao (111.240.168.11 臺灣), 10/20/2024 21:33:52 ※ 編輯: HondaLiao (111.240.168.11 臺灣), 10/20/2024 21:34:25 ※ 編輯: HondaLiao (111.240.151.106 臺灣), 10/20/2024 21:53:48
Rogozov: 推深度使用心得 10/21 07:42
rahim1211: 推 10/21 08:46
ckitwei: 你不是長期使用手動鏡所以你才會覺得那些功能不太行 10/21 08:50
ckitwei: 像是不佳的握感,是因為af時代要右手快速調整,所以才要重 10/21 08:57
ckitwei: 心在右手,如果你大多數操作在左手玩手動鏡頭的話,有沒 10/21 08:57
Chricey: 剛開始吃UC2,期待 10/21 08:57
ckitwei: 有握把就影響不大了 10/21 08:57
HondaLiao: 相較於自動手動,我覺得和鏡頭的長度重量關係比較大。 10/21 09:08
HondaLiao: 透過FTZii轉接Zeiss 35mm f/1.4和100mm f/2這兩顆手動 10/21 09:08
HondaLiao: 鏡,沒握把還是不好使。加上除了拍照間還有握持的時間 10/21 09:08
Kroner: 喔喔喔,UC2 真的是超讚的啦 10/21 09:08
HondaLiao: ,沒握把的話要好拿就只能「掐著」鏡頭靠機身的地方 10/21 09:08